昆山中医院博士团 丨 刘菊:中医的世界其实很精彩
十四五期间,昆山市中医医院致力打造高精尖人才聚集平台——“博士天团”,以“头雁”引领科室发展、科研与技术创新,在专业领域绽放异彩!刘菊,严谨,认真,执着。在科研的领域追求至真至诚,沉迷中医,享受中医,运用中医,福泽大众!

中医献温馨·健康进万家

教育背景
2004.09 —— 2009.06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学士
2009.09 —— 2012.07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内科学 硕士
2012.09 —— 2015.07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内科学 博士



求学十一年
让我坚定了成为一个中医人的信念
如果说本科的五年让我跨入了中医的大门,硕士的三年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那博士的三年则让我坚定了一个中医人的信念。
我师从天津中医药大学袁红霞教授,我一直尊称袁教授为老师,虽然身边的同学、同事常常戏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但我一直执拗地不愿这样称呼老师,甚至默默地在心里做了小小的区分,袁老师就是老师,而不是某某老师,连姓都不必冠的唯一的老师。老师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学术上坚持走传统中医之路,在生活中时时存着感恩之心,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将师门凝聚一处,相处如家人。
老师是我中医路上的引路人,她有一门系列讲座,声名在外,每次开讲,座无虚席,为“经方之魅力”系列讲座。借用她讲座中的一段话: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熔铸了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地理、历算、气象、兵法等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是自然科学与人文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中医是智慧医,她追求和谐,追求美,她充满魅力,充满美。究天人之际,探宇宙人生,这是中医学有别于其他医学的根本所在,是中华医道的本质所在。这是中医人的天地智慧,这是中医人的魅力所在!来到经方的层次去治疗疾病,来到和法的境界去认识中医,你会发现“中医的世界其实很精彩!”

常怀仁爱之心
那些走过的路都将成就你
上学期间老师鼓励我们多做尝试,多跟名师,我曾跟师津门妇科名家哈孝贤教授,哈老常说为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我常以此句自省。为医者常怀仁爱之心是本分,某次给老师管理加号过程中和患者产生了不愉快,老师维护了我,但事后我默默地反省,是否因年轻气盛争了一时口舌之快而忘记了仁爱之心。此后,一直以此为诫,多倾听,多宽慰,多包容。对患者怀抱仁爱之心后,就会发现患者也在回馈以仁爱之意。
他们会告诉你胃痛缓解了,反酸不发了,哮喘一年未发,皮疹消退了等等复诊反馈,甚至还能听到这中药竟然喝起来甜甜的。曾有失眠患者服药3天欣喜来告安睡整夜。也有畏寒患者反复换方2个月仍在坚持复诊,反过来安慰我说这么多年的病了,我们可以再试试。也有脂肪肝患者遵医嘱坚持执行治疗方案,4个月后脱胎换骨“瘦”若两人。正是这些可爱可敬的患者进一步坚定了我的中医之路。

常怀感恩之心
换个岗位也可以为中医事业发光发热
专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是延续了研究生时候的方向,毕业之后也在继续开展研究,2021年更是在医院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科创团队”。这就必须感恩一直默默为我“垫后”的科室同事,一直相互扶持、互帮互助的团队小伙伴,虽然科创团队成员几经更迭,但大家都为我们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团队于去年获得了“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两年前,我从治未病科竞聘到了科技处。在这里又必须感恩竞聘前,鼓励我、支持我的领导和同事。换到了行政岗位上,不过是换个角度继续为中医事业发光发热。我一直相信科研工作可以为临床提供助力,可以发现经方配伍的意义,指导临床用药;可以发现中药肝损的关键,提前加以规避;可以发现中西并用的优势,增效解毒。在这里,我不过就是换个岗位,为医院发展添砖加瓦,为中医事业发光发热。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