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也许20年后百岁老人几何级数增长。
近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病房传来暖心讯息:1位103岁老人接受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手术后一周,顺利出院。老人和医护团队携手打破“高龄骨折难康复”的固有观念,刷新了医院高龄骨折治疗的纪录,为更多老年患者树立了康复信心,更为同类高龄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百岁老人骨折,全家人忧心如焚
李奶奶因在家中不慎摔倒,导致右侧髋部剧痛、活动受限。家人紧急送至昆山市一医院就诊,经关节外科主任医师钱荣勋诊断为“右侧股骨粗隆骨折”。
股骨是全身最长的长骨,能够支撑全身体重,是参与下肢活动的重要部位。股骨骨折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意味着行动能力的骤然丧失,而对于李奶奶这样年过百岁的超高龄患者而言,后果尤为严重。
骨折不仅导致她无法站立行走,剧烈的疼痛更使她难以翻身或进行任何自主活动,面对李奶奶的痛苦和可能随之而来的严峻挑战,全家人忧心如焚,焦虑万分。
多学科齐联手,量身定制手术方案
“我们不做手术行不行?”对李奶奶、家属、乃至整个医疗团队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如果不做手术,骨折后需要卧床牵引至少8-12周,长期卧床极易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生活质量下降。
如果做手术,需要考虑老人高龄,身体机能衰退,有高血压、脑梗、骨质疏松症等基础疾病,麻醉耐受性差,手术风险极高,术后康复更是严峻挑战。
昆山市一医院关节外科邀请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全面评估手术可行性。经充分论证,团队最终制定微创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方案——在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创伤的同时精准复位固定骨折部位,并针对术中血压波动、呼吸异常等风险制定详尽应急预案。
多措并举护航,精准助力快速康复
手术当天,钱荣勋带领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巧,在麻醉科医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精准完成骨折复位、髓内钉固定等关键步骤。整个手术历时仅1小时,术中出血少、生命体征平稳,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关节外科护理团队根据李奶奶的高龄特点,制定了个性化康复计划:责任护士指导李奶奶通过吹气球来进行肺部功能锻炼,每日上班前指导、下班前评估李奶奶防栓功能锻炼落实情况,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同时,注重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科学的指导和护理,帮助老人缓解术后焦虑。
令人惊喜的是,术后第一天,李奶奶便能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术后一周,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伤口愈合良好,符合出院标准。
出院时,李奶奶家人紧握医护人员的手激动致谢:“真没想到恢复如此之快!感谢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全体医护人员!”
关节外科主任郝彦明提醒: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时,多学科协同评估,及时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但是,预防骨折胜于治疗!预防老年人骨折的关键在于积极防控骨质疏松与有效避免跌倒。
来源: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领红包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