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公共收益,到底怎样用才算合理?

昨天 16:32 玉山广场 昆山市物协
近期
博怡轩、翡翠湾花园等多个小区
公共收益分成的事儿
引发了业主的广泛关注
“这笔公共收益,到底怎样使用才合理?”
——这是许多业主都在问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结合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
来好好聊一聊这件事儿
      站在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行业角度,昆山部分小区(如博怡轩、翡翠湾花园)的公共收益分红实践,既体现了业主对共有资产收益权的重视,也暴露了当前公共收益管理中 “合规性边界” “长效治理” 的平衡问题。结合法规要求与实际案例,我们认为此类分红需严格锚定合规底线,且在当前昆山公共收益规范化起步阶段,不宜盲目推广,应优先聚焦小区安全与宜居需求。
      结合《苏州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昆山市住宅区公共收益管理实施细则》等法规,当前部分小区的分红实践需警惕“合规性缺口”,核心在于“公共收益的用途优先级”不清晰:
     1. 法规明确“分红非首要用途”,补充维修资金是底线
      根据《苏州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公共收益扣除合理支出后,“主要用于补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补充比例不低于50%”;《昆山市住宅区公共收益管理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进一步细化,合法用途仅包括“补充维修资金、维修养护共用设施、购买电梯保险”等6类,“直接现金分红”未被列入法定优先选项。
      这意味着,小区若未先完成“不低于50%公共收益补充维修资金”,或未覆盖“房屋体检、电梯维保”等必要支出,直接开展分红,已触碰法规“用途优先级”红线。
     2.  业委会决策需规避“越权风险”
      《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九条明确“业主大会、业委会不得作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公共收益的核心功能是“保障小区共有设施长效运转”,若业委会将其作为“拉拢人心”的工具,或未清晰核算“合理成本”与“剩余资金”,易引发“账目不清、分配不均”风险——这不仅违背法规,更会为后续维修资金短缺、设施老化埋下隐患。
      从昆山本地案例来看,公共收益的“使用方向”直接决定小区治理效果,合规与违规的差异尤为明显:
    (一)正面案例:锚定“长效维护”的合规实践
      1.东方华庭小区:酬金制下的“优先维护”模式
      作为酬金制管理小区,东方华庭未开展现金分红,而是将公共收益“优先用于小区小修小补和基础设备维护”。根据行业逻辑,酬金制小区的公共收益与物业费账目分离、底数清晰,资金可精准覆盖“电梯维保、绿化修复”等日常需求,既符合《昆山市住宅区公共收益管理实施细则》中“共用设施维修”的法定用途,也避免了“短期分红”导致的长期维修资金缺口——这种模式虽无“现金反馈”,却通过保障小区宜居性,实现了业主长远利益。
      2.杭州钱江时代公寓:规范管理反哺品质提升的示范模式
      首先,小区组建由律师、会计、工程专家参与的业委会,联合社区、物业完成共有资产全面盘点,明确每年公共收益约50万元,全部录入智慧物业平台实现底数透明。其次,严格遵循“先补基金、再优品质”原则,通过业主大会表决将20%公共收益用于补充维修资金,2025年已划转105.5万元至专户,筑牢设施维护资金基础。最后,剩余资金精准投向品质改善:实施老旧配套用房改造、下沉路面修复、南门景观提升等工程,累计解决业主急难需求50余处。整个过程全程公开,每月线上更新收支明细、每季度线下公示,年度聘请第三方审计,完全符合“专户存储、规范支出、全程监督”的合规要求。
    (二)反面案例:违规操作的治理隐患
      1.某小区“162万公共收益被卷走”:监管缺失的教训
      2023年昆山某小区原物业被解聘时,卷走162万公共收益(含广告费、停车费),虽最终追回100万,但暴露了“无业委会监管”“账目不透明”的行业痛点。该案例与分红问题本质相通——若公共收益管理未形成“专户存储、政府监督、定期审计”的机制,即便不分红,也可能出现“资金侵占”,而分红则进一步放大了“底数不清”的风险。
      结合各地在公共收益规范化管理初期的实践经验,针对普遍存在的“基础数据不清、底数模糊”等问题,从行业长效治理角度,提出两点建议:    
      1.资金用途优先聚焦“安全与宜居刚需”
      公共收益的核心价值是“保障小区可持续运转”,而非短期分红。建议优先用于《昆山市住宅区公共收益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的“房屋体检、电梯综合保险、一梯通管、消防改造”等需求——例如昆山某小区用追回的公共收益更新儿童游乐设施、维修电梯,既符合法规,也直接提升业主生活安全与品质,比现金分红更具长期价值。    
      2.强化“全流程监管”杜绝隐患
      一是落实“专户存储”,所有公共收益需存入指定管理账户,禁止开通网银等电子支付(按《昆山市住宅区公共收益管理实施细则》要求);二是严格“公示审计”,每季度在“昆物通”公示收支明细,每年由第三方审计;三是打通“维权通道”,依托“物业融合法庭”(如昆山已设立),快速处理公共收益侵占、违规分红等纠纷,保障业主合法权益。
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
公共收益的管理不是“分不分钱”的问题
而是“如何用对钱”的问题
只有锚定“合规底线”,聚焦“小区长效运转”
才能让公共收益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润滑剂”
而非“短期矛盾的导火索”
——这既是法规要求,更是业主长远利益的核心保障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打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领红包

每天看看帖,就赚牡丹花,免费好礼立即入手。

打赏
0人赞

推广

今日热门
  • 好不容易晒干的南瓜籽结果被扫地机器人给吃 ..

    徐晋

    22
  • 忐忐忑忑的

    21
  • 岁月不及念,一晃又一冬,岁寒,时深,添衣 ..

    拆南墙

    20
  • #每天一条昆友圈#

    mysunshine

    19
  • 呀吼,,,#有趣小视频##我的碎碎念##金秋 ..

    昭昭格格

    18
  • 早安#每天一条昆友圈##昆山有哪些美景?## ..

    徐晋

    18
  • 忐忐忑忑的

    17
  • 早安#每天一条昆友圈##昆山有哪些美景?## ..

    徐晋

    1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精彩活动更多
论坛服务
触屏版 / 电脑版

other
马上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