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心梗数据预警:40岁以下患者占15%!这些救命知识刻牢
中国心梗救治日设立于2014年,核心传递“两个120”理念:呼救要快(120)、救治要捷(120分钟黄金窗) 中国心血管病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梗发病率达62/10万,40岁以下患者占比已升至15%,但仅43%的人能在发病120分钟内抵达医院,每延迟1分钟就有190万个心肌细胞坏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从未如此迫切。
2025年心梗救治日核心主题是什么?
今年主题为“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昆山市一医院通过线上线下科普、义诊、心肺复苏培训等活动,普及规范化救治流程,唤醒全民防范意识。
为啥心梗必须优先打120
不能自行送医?
• 救护车配备专业复苏设备,能应对突发心脏骤停;
• 可直连胸痛中心,患者上车后病情同步传输,提前启动抢救;
• 2025年美国心脏协会 (AHA)指南明确,急救车转运+胸痛中心协同,能将救治时间缩短30%以上。
心梗只有胸痛吗?
哪些“伪装症状”要警惕?
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持续超20分钟不缓解),但40%患者会出现非典型症状:
• 上腹痛、恶心呕吐(易误判胃病);
• 下颌痛、牙痛、颈肩酸痛;
• 突发呼吸困难、乏力(无胸痛);
• 老人、糖尿病患者可能直接晕厥。
突发心梗,正确自救步骤是什么?
立即停活动:坐下或躺下,保持安静,减少心肌耗氧;
优先打120:清晰说明“疑似心梗+位置+症状+既往病史”;
按需用药:血压正常可含硝酸甘油(最多3片,间隔5分钟),血压<90/60mmHg禁用硝酸甘油。
等待救护车,家属该做啥、别做啥?
• 让患者半卧位(垫背、双腿下垂),解开衣领腰带,通风保暖;
• 备好身份证、医保卡、既往病历(支架/搭桥记录优先);
• 记录发病时间,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时立即做心肺复苏(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找AED除颤。
• 不乱喂药(硝酸甘油、阿司匹林需看血压和病史);
• 不用拍打、掐人中等土方法;
• 不让患者独处或自行走动。
医院救治心梗,主要有哪些方式?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病12小时内首选,通血管成功率>95%,需在胸痛中心开展;
• 静脉溶栓:发病3小时内最佳,无PCI条件时使用,成功率70%-80%,有出血病史者禁用。
心梗术后要吃哪些药?能自行停药吗?
核心用药需终身服用,不可擅自停改:
• 抗血小板药;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 ACEI/ARB类。具体需遵医嘱。
年轻人和老年人心梗,诱因有啥区别?
• 年轻人:90%与熬夜、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相关,多为急性血栓;
• 老年人:多由冠心病斑块破裂导致,需重点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哪些人是心梗高危人群?
• 基础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BMI≥28);
• 不良习惯:长期吸烟、熬夜(<6小时睡眠)、久坐、过量饮酒;
• 遗传与年龄:直系亲属55岁前患心梗,男性≥45岁、女性≥55岁(绝经后)。
日常怎么预防心梗,降低复发风险?
• 控基础病:规律服药,监测血压、血脂、血糖;
• 改变习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睡眠≥7小时;
• 适量运动:术后4周可启动康复运动,循序渐进;
• 定期体检:每年查心电图,高危人群加做心脏超声,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
2025年心梗救治日,愿每个人都能读懂“1120”的意义——早识别、快求救、规范治。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国家级胸痛中心简介
国家级胸痛中心由省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牵头,联合东部院区急诊抢救室、影像、EICU、手术室、介入导管室等相关科室,依托互联网,通过智慧医疗、区域协同等院前急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畅通急救绿色通道,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便捷、最佳的治疗途径和方案,节省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昆山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胸痛中心成立10年以来,不断推进优化建设成果,在昆山市率先开展溶栓、急诊PCI、IABP、ECMO等技术。目前胸痛中心DtoB时间、心梗再灌注治疗率等居于前列,有效提升和规范了急性心肌梗死等胸痛的救治。
作者简介
彭 博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擅长:心内科常见病诊治,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
审核专家简介
于宗良
主任医师
心内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医学博士,副教授,博导
昆山市医学领军人才。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常委,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苏州市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常委,苏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胸痛及微循环委员,苏州市心衰联盟副主委,《交通医学杂志》编委,昆山市第16、17届人大代表。先后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研修心血管病诊疗技术
擅长:冠心病的药物及介入治疗
来源: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