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总是做小动作,让家长引起重视!我们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孩子在家里也很少能安静下来写作业,他经常分心。我们就经常批评他多动。结果,他的多动症状越来越严重,只有看电视动画片的时候才能专心,喊他都喊不应。请问孩子是否得了多动症,我们该怎么办?
随着心理科学的普及,儿童多动症这一概念几乎成了熟语为大家所用,但事实上,多动症在人口中的比例很小。很多时候,家长不经意地扩大了儿童多动症的外延,把儿童好动和儿童多动症画上等号。尽管有些孩子的确好动,很像多动症的症状,但并非都是多动症。
造成孩子好动的情况有哪些
年龄特征: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这是孩子和大人的一个明显的外在区别。反之,孩子像个大人似的沉稳,倒真是件令人担忧的事了。
气质特征:人的气质有不同的类型。年龄越小,气质类型的特征就越明显。
智力特征:有的孩子智力水平比较高,教学内容会让他们“吃不饱”,学有余力,表现为不注意听讲,开小差,时间一长还会形成惯。
学障碍:有些孩子可能是知识上有了较多的缺漏,对学失去兴趣和信心,因而总想做点别的活动。
教养惯:有些孩子因为从小教养失当,养成了不能安静的惯。惯一经形成是很难改变的,也常常表现为多动。
标签效应:心理行为的发展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人常常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说得通俗些就是,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自己常常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孩子更是如此。大人认为孩子是个怎样的人,孩子常常就成为怎样的人。因为大人的评价会转换成孩子的自我认知,于是他们就朝着大人评价的方向发展了。很多时候,大人的评价如同一个标签,所以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就是说,有些孩子类似多动症的表现,是大人经常性的评价“培养”出来的。
“多动”和多动症其实不难区别,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选择性的有无。“多动”常常具有选择性,比如在学活动上表现为“多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就没有“多动”的表现。多动症儿童则没有这种选择性,不论在什么活动中都会表现出多动症状。
在我的家教咨询中,大多数家长反映的“多动症”体现在学上,很少有人反映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现出多动症状。为什么呢?绝大多数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高期望值心理,常常觉得孩子的学业不尽如人意。一旦孩子的学业不尽如人意,自然要找原因。大家都知道真正智力有问题的是极少数人,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找来找去就有了“重大发现”:孩子学不专心,好动,就是多动症。从此,孩子就被贴上了一个“多动症”的标签。
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
教育孩子应有颗平常心。有了平常心,对孩子就会多一些理解,在教育上就会少一些盲目;多些顺利,少些麻烦。
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只要家长把“孩子学不专心”挂在嘴边,孩子没准就真成了学不专心的孩子。
联系电话:15371455662(微信:hn1163803572) 19951156509 15306268207
公交:2 ,3,6,11,27,29,52,124,205,210A,410,416,132
地址: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中华园路850号四季商城3楼031室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果好动是年龄特征或是气质特征的表现,适当引导就可以了;如果好动是智力超常“吃不饱”引起的,家长可以和老师联系沟通,对孩子因材施教;如果孩子的不专心是由于学障碍引起的,想办法给孩子查漏补缺;如果孩子好动是由于惯引起的,家长要注意从培养惯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