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6205阅读
  • 0回复

[教育]苏州昆山孩子感觉调节障碍儿童日常表现昆山宝宝感统训练康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女离线瑷特生特教
级别: 论坛商家
发帖
1901
昆币
3855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21-07-02 , 来自:江苏省0==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很喜欢自己原地转圈、看一些旋转的灯光?或者即使是在一些需要安静的场合里,他们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异常兴奋并且大声尖叫?真的是他们兴趣所在,又或者是想要吸引大家的注意吗?
并非如此!有这类表现的孩子,通常是在感觉调节上出现了障碍。上周,老岳讲到感觉统合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步骤——感觉注册和感觉调节。
【感觉注册】和【感觉调节】,分别是什么?
其中,感觉调节功能就关乎着儿童输出的行为是否正确。这个功能一旦出现障碍,那么大脑对接收到的感觉刺激产生过多或者过少的反应,就会直接导致儿童做出不符合当时环境、文化、游戏规则等行为,例如非常抵触身体接触、异常胆小怕生,不能融入集体、特别好动等等。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感觉调节障碍分为三大类——感觉反应不足、感觉反应过度以及感觉寻求。
01
感觉反应不足
顾名思义,反应不足就是指儿童大脑对外界输入的感觉刺激反应低下,对其强度或者频率不能产生适应性行为。
这类孩子神经阈值比较高,以至于对所有感觉系统都有可能造成反应迟钝的现象,比如——
身上变得又脏又乱也没有反应;
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否被触碰到;

注意不到自己快要跌落,自我保护能力差;
对疼痛的反应不灵敏;
没有意识到自己被移动或者知道但不加以反抗;
缺乏和同龄玩伴玩耍或者玩玩具的内驱力;
除此之外,儿童自身也会寻找更为强烈的感觉刺激来提高反应能力,但又因为大脑的皮质层没有接收到信息,无法形成动作概念,所以他们往往会出现漫无目的好动。
02
感觉反应过度
反应过度指的是大脑对外界输入的刺激过于强烈,这类儿童的神经阈值比较低,一点点刺激都能引发他们强烈的反应。你会发现,即使是善意的行为,在他们眼中依然会觉得恐惧和害怕,进而出现大哭大闹等行为。
这类孩子未来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过的十分艰难,因为他们经常会出现什么都不敢、什么都害怕、什么都退缩、非常恐惧的状态,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不能舒展自己的身心,不敢向外界展现自己。
通常,他们会存在如下表现——
不喜欢身体之间近距离接触;
不喜欢待在人多的地方或密闭空间内;
不喜欢洗脸、刷牙、洗澡等等;
碰到脏脏的东西或某些布料,会有逃离或对抗的反应;
没有安全感,害怕自己掉落或失去平衡;
身体不灵活,逃避有音乐伴奏的活动;
……
这样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就会陷入一次恶性循环,他们不能去更多的环境探索和寻求刺激,也就不能习得各种能力。与此同时,由于他们只敢蜷缩在自己熟悉和安全的环境中,长此以往社交能力也将会受到影响,进而无法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如果反应过度的儿童接收超过他们能够承载的刺激负荷,就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停止运转,暂停处理和解读信息,类似于电脑死机了,外在表现就是反应不足。
当然,也有一些儿童会同时具备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这两种现象。
03
感觉寻求
人类的大脑要想维持正常的机能和状态,一定量水平的感觉输入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前庭觉、本体觉、内脏觉等感觉刺激。这些刺激类似于食物,能够源源不断地滋养我们的大脑,使其能够维持正常的状态。
一旦这些感觉刺激被剥夺,被中断或者被限制,儿童就会采用非常规的手段来主动寻求这些感觉刺激,也就是感觉寻求,比如像下面这些举动:
喜欢自己原地旋转;
喜欢看旋转的灯光或马路上的车灯;
喜欢大声尖叫;
喜欢手在眼前晃动;
天不怕地不怕,爱冒险;
总是坐不住,喜欢不停地动、疯跑;
……
假如儿童出现类似的表现,家长不必过于忧心但却要加以重视,因为这是儿童在向父母发出的求救信号——你们不要再包办代办、限制我的行为了,我的大脑需要营养(感觉刺激)!
那么,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三类感觉调节障碍的表现,该怎么办?
■  丰富触觉刺激。触觉是神经组织的重要营养,是一切神经通路的基础。家长可以给孩子做触觉按摩,也可以带孩子玩沙、玩积木、做家务等等,用多元化的游戏活动给予孩子丰富的触觉刺激体验。
■  加强前庭功能训练。比如,可以多让孩子玩荡秋千、旋转木马、骑脚踏车、蹦蹦床等摇晃类、旋转类和跳跃类的游戏和运动。
■  父母给予深度陪伴。碰到孩子的异常表现时,要耐心指导,避免苛责和训斥,以免对儿童心理上造成损伤,温柔而坚定地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  加大户外运动。跑步、爬山、踢球、打球都可以,一定要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切忌经常宅在家中看电视!
人类在一出生时就具备感觉调节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脑神经元有了更多的连接,髓鞘化包裹也越来越严密,随着进入大脑的信息日渐增多,迫使我们的感觉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但很多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包办代办限制过多,以至于儿童无法获得足量的多元的感觉刺激,导致感觉调节能力下降,各项行为不能与年龄和环境相适应。因此,也再次提醒各位家长,不包办、不代办、不溺爱,给予孩子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
[ 此帖被瑷特生特教在2021-07-02 10:17重新编辑 ]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