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已过,秋天来临,我再一次踏上江南水乡千灯古镇。我梦中水乡,小桥流水人家
梦里千灯多少事,唯有古韵唱到今。你说舞随风起,曲伴心唱,后来亭外春深,牡丹花残。
千灯在昆山市区东南十五公里处,东距上海三十五公里,西接苏州三十公里。千灯的得名,我以为一定与灯有关。在久远年代里,灯,总是黑夜里的盼头。一盏灯,无论是行路的风灯还是渔火,抑或是光漏林外的荒岭之灯,哪怕只是豆火飘摇,它都是灯……若是众多灯火齐聚一起,照亮曲水长桥的夜空,那将是怎样的诗一般意境。这不仅是我,每一个来千灯的游人,总想对这地名来源一探究竟——是否真的因汇聚千盏灯而得名?
小河前有一个大的停车场,下车后,跨过石桥,就正式踏入了古镇。举首四望,最挑眼的是“千灯古镇”金字牌楼,接着就看到了古镇的地标秦峰塔。停车场旁边,就是状元码头和恒升桥。望过去共有三桥,联袂而筑,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东边的小桥叫方泾浜桥,为明代遗物;中间横跨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为恒升桥,身架最大,清时所建;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是鼋渡泾桥,宋朝时就在这里了。它们共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称“三桥邀月”。
站在恒升桥上,可以一览无余观看古镇。一树树海棠花正盛开,胭脂点点,岁月苍茫。忽然听到有人在唱曲,是地道的昆曲唱腔:“我与你前世里姻缘有分,初相见两下里刻骨铭心。词偏短,意偏长,缠绵无尽……”一个清瘦的眼镜男唱完后,倚着桥栏弹筝的长发女子就吟唱着李香君的“洞房昨夜春初透……”给那个男的伴声。虽然只听了几句,可那个美呀,立马就将我俘获了,这就是昆曲之乡迷人销魂的魅力吧!
下桥左拐,便踏上号称江苏保存最完好、最长的石板街,走过几十米便是顾坚纪念馆。继续前行,终于踏入了设在李宅内的千灯馆。极有情调的一间间展厅内,陈列着成百上千盏各种样式的古灯,从新石器那会子到民国年代,陶瓷器的、青铜的、玻璃的,历朝历代的灯都有,动物造型的汉灯,雕饰华贵的唐灯,简洁明快的宋灯,精美别致的明灯……还有专为省油而制成双层和夹层的灯。千灯千味,穷极想象,真是中国古灯的盛大集会。
其实,在千灯的发展史上,曾有过烽火台的使命,有着以灯传讯的原始意味。而真正得名,却是“墩”“灯”串音的巧合。最早年代,这里是一片水淋淋湿地,一个个高墩冒出水面,成为定居点。当地史志解释得很清楚:昆山县东南三十六里,川乡有水曰千墩浦,盖淞江自吴门东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故名千墩。
左边繁华市井,右边琴韵流水,千灯至今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连”的江南水乡风貌。刚走过的那条老街,名曰“胭脂红”,蜿蜒三华里,两侧灰黑屋宇挑檐而出,小楼相依,头顶仅有一线天光泻下,耳闻木板门吱呀开启,幽深的巷弄里时有风味浓极的吴音越语飘出。这条南北贯穿的窄巷石板街,连接着各支路,状似一条蜈蚣,据说是由两千多块花岗岩条石铺设而成。脚底踩着陈年旧道,隐约似能听到石板底下流水声,跟巷子里萦绕的小调声交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