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01-20
, 来自:江苏省0==
今天(1月20日)
央视《朝闻天下》栏目
“新机遇里看中国”专题报道
播发了由昆山市融媒体中心
全程参与采制的新闻
《数智化赋能 农田里“孕育”无限新机》
聚焦昆山“智慧田园”
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是利当前、管长远的大事要事。
如今从小田变大田,通过智慧赋能,全国很多农田都完成华丽变身,孕育着更大的机遇。
拖拉机的滚滚车轮在祖国大地上跑过一个又一个春秋冬夏,跑出了我国粮食的20年丰。现在我已经来到了江苏昆山陆家镇的一个智慧农场里面,您看我旁边的这台拖拉机,它的驾驶室里面是没有司机的,是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是不是高级感拉满?那么农机是如何实现无人化操作的?除了拖拉机本身有智慧驾驶之外,答案也藏在农田里面。
我身后这片农田看似普通,但其实暗藏玄机,您看我的右手边是一个智慧虫情测报站,可以监测和分析田块里害虫的种类和数量等等。除此之外,在上千亩的高标准农田里,还分布着气象站、孢子捕捉仪、土壤液位分析仪、土壤熵情仪等各类30多个设备。这些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都会汇集到后面这个智慧田园决策指挥中心里,帮助获取全面的农田信息,使我们的种田变得更加科学和精准。
在屋子里像玩游戏一样,拖拉机自动作业,我们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拖拉机从机库里出来、下地收货,基本实现少人化、智慧化的过程。我们从获取的数据做决策,决策后驱动农机智能化收获,最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在农田里,记者还看到了一辆特殊改造的客车,叫数据移动方舱,相当于一个移动版的田间数据中心,研发单位中国农科院华东中心正在这片田里测试它的功能。记者看到随着工作人员操作按键,车顶的摄像头自动升起,获取农田实时画面,而最核心的要数车载的庞大数据中心,可以随时获取各类监测数据,用于监督稽查和指挥调度等多种场景。
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地区,我们都可以通过开我们这台采集车到达地方,所以说不管车在哪,只要到达地方,然后与当地的数据平台对接,就可以实时获取当地农田的所有基本信息,放到我们的存储服务器里,带回我们的研究所进行一个分析。
那这些农田里的数据被带回哪里了呢?记者告诉我们,在陆家镇采访的时候,他认识了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都是来自于中国农科院华农中心,而来自农田里的数据就传到了他们的办公室。
记者发现,这群年轻人的工作与以往我们看到的农人有些不同,利用几台电脑,他们用一串串代码“写”出了农业耕作新方式,也用自己独特的专业术语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科技元素的世界。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用键盘代替农具,书写一行行小代码,让农田也成了智慧和创新的融合地。一行代码可以通过指令控制机器人运动行径,每个角度、线路毫厘不差;一行代码可以识别果实的生长信息、定位采摘点,收获每一颗饱满的果实;一行代码连接天上的北斗卫星,指挥全国220万台农机、超20万架植保无人机,年作业面积突破21亿亩次。如果没有农业领域的程序员,这些代码就只是一串符号,是这些新农人以智慧为笔,写出了农业耕作的新方式。
苹果收获机器人团队技术研究人员、嵌入式开发工程师、智慧农场管理员、设施农业温室作物模型研发、苹果抗逆分子育种团队成员……过去三年,这样的农业相关新职业增加了14个,全国已认定94家农业农村信息化基地,31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中心。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63%。这不仅代表着一个产业的技术变革,也将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高效、更绿色、更和谐的农业未来,这就是藏在小代码里的农业新机遇。
来源:昆山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