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去年围绕“年年过年,年年难过,年年过”写了一个话题,述说了中年人的况味,有些伤感,所以决定今年换个视角来感受。
每到过年,网上便总有人开始探究年味为什么越来越淡,或许是生活富足所弥补了稀缺感,抑或是忙碌的都市生活中难以凑齐的仪式感,更或者是此刻身处异乡的孤寂感。所以只要条件允许,还是有大量人员会不辞辛劳像候鸟一样迁徙。
尽管城市化的进展飞快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于我,回家过年是刻在内心最深处的牵挂,是乡愁的记忆,也是心灵的回归。
放爆竹、贴春联、挂灯笼、祭祖,几乎是中国每个地方最基础的春节底色,年味便这样渐浓起来。我也在这个时候重拾起儿时的记忆。
找回年味首先要用烟火气来彰显。其实现在我们老家已经很少用土灶了,毕竟太脏。但这几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把灶火烧得旺旺的,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然后一定要找出传统的饭甑来蒸饭。饭甑呈上大下小桶状,中间用竹篾编织的藤条捆住,两侧有耳方便端持,有盖,底部有镂空底盘让蒸汽透过。通常使用本地最常见的杉木制成,其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材质轻韧,且不会像松木等会有树脂渗出,是饮食用具理想用材。
通过红旺的灶火把水转换为蒸汽,然后晶莹剔透的稻米的灵魂被充分地展现出来,蒸出来的米饭均匀熟透而无焦饭,又软又香,食之口感极好。
其实春节里女人是最辛苦忙碌的,我几乎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去地里摘菜、冼菜。然后又坐在灶前帮忙烧烧火,这一刻从土灶里熊熊的的火光中和祖辈们再次相逢……
或许春节的最奇妙之处就在于,无论过去一年过得怎样,那一抹故乡的年味总能给到我们丝丝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