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同行朋友及老乡的一篇随笔。作者:王英,结构设计师。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就是我们外乡人的年味。
到了腊月二十三,年一天天地近了。闲暇时分,大家又开始谈起回家过年。路途遥远的也开始了抢票,或早或晚,或快或慢,总算得票一张。单位的年夜饭分外早,比肩祭灶。新年福利早已搬回了家,鲜红的箱子整齐摆放着,时刻提醒着我,快回家吧。
世人碌碌忙忙,只为碎银几两。按照往年的惯例,年夜饭过后就算放假了,今年领导也是费了点心思,奖金延后两天发放。唉,为了几个大洋,再上两天吧!
在我们这个年代较远小区里,车位欠缺,路边、房角全泊着车辆。这两天许多车位空余出来,拥挤逼仄的小区顿时敞亮不少。每每走到楼下,有种不胜怅怅之感。唉,该过年了。
随着返乡的脚步愈来愈近,冰箱渐渐的空了,菜是不敢多买的,只能勤快点,每天去趟菜市场。街上的行人稀疏起来,河边的米线馆拉下了卷帘门,桥头的馄饨店也锁了把铁将军,连小公园都清冷了不少。买菜的人也渐渐稀少起来,几个老阿爹老阿婆孤独地挑挑蚕豆,买买冬笋。菜价一天天上去了,荷兰豆身价翻了两倍,西红柿市值猛增了一半。太湖菜身披雨水,面带泥巴,不顾仪态地上了市,一位老阿婆一脸嫌弃地走开了。
零食和方便面是必须要买的。零食路上备着,为堵车补充能量,方便面是每次过年回家女儿都要过的瘾。
行李箱搬了出来,仔细整理着换洗衣物,又一次要出远门。
据说昆山两百多万人口中,半数外地人。而我就是这其中的一份子。近年路况复杂,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忙忙奔波在路上,娘家、婆家轮流转。最为尴尬的是,回娘家做不来家乡菜,到婆家烧不了苏北菜,唯有回到昆山,随心所欲,胡烧乱炖,只为温饱。
数年以来,依然觉得自己是个河南人,然而回到河南不好居住,已然嫁了出去;去了婆家,饮食不适应;而到了昆山,身边无一亲人,只能独自担当,外乡人之感始终萦绕心头。到底是哪里人?成了个未解之谜。
不必再思虑了,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哲学家都不能作答,还是回家过年吧,家里老人早已备好了年货在期盼。
走!加入回家的迁徙大军,体味我们这些候鸟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