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饿了就喝水,晚上饿了就睡觉,夜里扛不住,点外卖……
体重是指身体所有器官重量的总和,体重的变化会一定程度上反应身体长期的热量平衡状态。
营养学中的理想体重,以增长寿命及促进健康为原则,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为测量方法,即体重(kg)/身高(m)2。
减肥,最理想的身体成分改变是减少多余的脂肪,达到体重减轻的目的。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包括:水(约占70%)、肌肉、脂肪、骨骼等。
解读分析报告,在营养师指导下,通过对身体情况的综合评估后,可以精准安全减重。
吃多了会胖,吃少了会饿。一顿少吃,下一顿必定大补!
吃少了,必然会饿,很正常。但与其饿了再暴饮暴食,不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肉、蛋、奶的摄入,延长胃排空时间,增加饱腹效应,减少饥饿感。
如果距离饭点还有段时间,可以选择喝一杯牛奶或一个苹果作为加餐,建议远离油炸类零食。
经常感到饥饿,这问题听起来简单,但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有以下4种情况: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果大家吃的食物不足,跟不上身体的需求,自然身体不满意,就会想吃东西。
每个人的身体遗传不同、代谢不同、体力活动也不同,彼此之间饥饿感和食量没有可比性。
正常三餐饮食状态下,如果突然增加了运动量,身体的热量消耗多了,就会出现热量和营养素的相对不足,身体就会想办法通过提升食欲、提前饥饿等方式来加以弥补。
大脑活动需要充足的血液葡萄糖供应,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如心理压力、睡眠欠佳等,很多人都会更想吃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机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通常会释放多巴胺让机体感觉到满足。
多巴胺是一种可以让机体愉悦的化学物质,同时还可以帮助机体调节情绪,使机体情绪更加稳定。
因为失眠焦虑,会增加热量消耗。睡不着就饿,饿了就更睡不着,非要吃一些东西才能入睡,结果恶性循环;另外,睡眠不足时,人体食欲控制会发生紊乱,饥饿素分泌增加,反而更难控制食量。
吃得多,却逐渐消瘦,还特别容易饿,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可能患有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紊乱或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风险,需要及时就医。
减肥是通过整体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的干预进行的,一般是很难只减身体的某一个地方。如果只是身体的某一部位减肥,可以加强局部肌肉力量练习达到减肥的目的,比如垫上运动有助于减少大腿脂肪,收紧腿部肌肉,但最好能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减肥方法科学得当,减肥期间人的体质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如果自行随意禁食,减少食物摄入,不仅会使身体肌肉量快速下降,影响体质,而且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和基础代谢降低,造成越减越难减,女性经期失调等情况。
如果自行减肥,建议一周瘦1-2斤;如果有专业指导,可以稍微快一些;体重每下降5%,都需要重新评估,更新减肥方案。
减肥期间没有任何食物是不能吃的,只要控制好总量和频率。但肥肉还是建议少吃,因为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汤类营养价值普遍偏低,而且还有较高的盐、脂肪、嘌呤等,有的汤类虽然不油腻,但是如果比较鲜美可口的话,往往有钠超标的风险,摄入过多容易引起水钠潴留,不利于减肥。
不吃晚饭来减少了一餐的热量摄入,在一定程度上短期是可以起到减肥的目的,但夜间挨饿很可能导致次日早餐和午餐吃更多,不利于长期坚持,要警惕实际没有少吃的情况。
能!但应注意运动量减少,时间缩短,避免增大腹压的运动及高强度间歇系列运动,可做瑜伽或拉伸和慢跑。如果觉得身体特别难受,建议休息不做运动。
2024年4月是第36个爱国卫生月的活动主题为“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值此第36个爱国卫生月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行动吧!
来源: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