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安徽,在这边生活已有十几年了
我从事电动车维修,老婆摆摊卖早餐,我们都没有选择进厂打工
虽然不在厂里上班,但我觉得像我们这样类似的,从事底层服务行业的,譬如:维修店,小饭店,理发店,摆地摊等等,以加工制作或用普通技能谋生的,和进厂打工,没有区别
都是出卖苦力,压根谈不上是做生意
因为这些行业准入门槛太低,普通人想做都能做,没有什么行业壁垒和商业壁垒
我觉得能称之为做生意的,是那些有敏锐眼光,具备商业头脑的人,利用商品信息的不对称,赚取贸易差价的,才真正叫做做生意
而在普通大众看来摆个地摊,租个店面就叫做生意,这样的生意有多少是真正赚钱的?不用统计,也能看出,各个商铺的租客是潮起潮落,换了一波又一波,你方唱罢我登场
门面房实体店真正赚钱的,乐观估计只占百分之十五左右,其余都是维持生计而已。店主们表面看似光鲜,体面,被人称为老板,实则外强中干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他们不转行,不去做别的,还在抱残守缺呢?
当然是为了生活,不得不继续,不得不维持
就像农民知道种地不赚钱,他们就不种地了吗
就像大部分人都考不上大学,他们就不读书了吗
很多实体店基本都是在为房东打工
现在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买的没有卖的精的时代了,竞争激烈,价格透明,商家早已被客户拿捏的死死的
那些费尽心思的营销策划,都是瞎折腾!只能起到一时的消费刺激作用,鸡血只能打一阵子,打不了一辈子
今年年初在我东边相隔几家门面,又新开一家和我一样的轿车补胎店,自打进驻,便展开猛烈进攻,广而告之,大张旗鼓,来势汹汹
多一个竞争者,就意味我少一份收入,老婆担心的整天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夜不能寐
我却泰然自若,料定他做不了多久“必死无疑”,我的判断是有据可循的,老婆对我的判断将信将疑,我用从来就没有及格过的小学算术,做出严谨推算
首先他每天必须至少要洗四辆车,补三个胎。每辆25块钱(我这儿现在的行情价)7×25,每天是175
【别问我为什么这么笃定,他每天最多做七个生意?我在这里十几年,对这边的市场已经了若指掌】
房租每年三万多(因为市口一般,其他地方基本都是5-7万每年),175去掉每天的房租和生活费,保守估计要150,还剩25,每个月盈余是750
一家三口,每年收入不到一万块!搞笑呢?基于以上推算,所以我赌他创业失败!
毫无悬念,租期满月即夭折……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就不一一赘述
其实压垮骆驼的不止是一根稻草,而是两根稻草,,一是房租,二是同行(自相残杀)
不光我们的行业,很多生意不用上马,只要事先认真预算分析一下,就不至于开了又关,关了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