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成为全国首个突破千万标箱的内河港;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刚刚过去的2024,苏州港喜报连连,成绩喜人。
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咽喉,苏州港也是长江沿线航线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覆盖最广的港口,为苏州以及长三角地区、长江沿线企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物流通道,也为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陆地走向“深蓝”,从长三角走向世界,苏州“家门口”的千万标箱“大港口”,打开了一道通江达海、链接全球的新门户,也打通了一条不断产生“黄金效益”的“黄金水道”。
2023年,苏州港管委会实体化运作,统筹推进沿江太仓港、张家港港、常熟港三个港区,以及内河集装箱码头“一港四区”资源整合工作。
根据《苏州港总体规划》,苏州港以太仓港区为核心港区,发展集装箱为主,兼顾大宗散货、件杂货;张家港港区以大宗散货和临港产业为主,兼顾集装箱、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常熟港区以临港产业为主,兼顾件杂货、大宗散货和集装箱。
因地制宜,各美其美。苏州港布局长江和内河支线船公司加大在张家港港区的货物中转,将长江重件向张家港港区重装码头集并、纸浆向常熟港区集并,组织各代理将油品化工、风电设备等特色货种汇聚常熟港区。
资源整合,美美与共。苏州港强化数据共享、畅通数据通道,推动建设引航、锚地、拖轮和船舶进出港、车辆进出闸等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平台,苏州港水运服务平台水水中转功能实现全覆盖,让沿江港区的公共资源“统”起来,优质要素“动”起来。
2024年,苏州港进口木材突破1000万立方米,稳居中国进口木材第一大港;张家港港区全年进口粮油超700万吨,稳居长江第一大粮油进口港;常熟港区全年进口纸浆超500万吨,稳居全国第二大纸浆进口港。
物理聚合产生化学反应,苏州港握指成拳,通过各港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港口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达到“1+1+1>3”的效果。
内部整合的同时,苏州港也在向外加强联动合作。
借着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的东风,苏州港深化“沪苏同港”效应,上港与省港合作运营太仓港区正和国际码头,放大两港合作的资源优势和规模效应;“苏申快航”运力扩充至27条、密度扩充至0.6班/小时,沪苏“联动接卸”监管模式下进出口集装箱数量突破30万标箱,同比增长70%,创历史新高,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1.2亿元,惠及企业100余家。
同时,苏州港强化“甬苏联动”效应,打造大宗散货战略支点,浙江海港集团、省港集团已完成太仓港区鑫海、万方码头重组。省港集团将集装箱板块、物贸板块和航运板块迁移到苏州港,省内“点对点”支线覆盖率达90%,长江中上游“调头班”占比70%。
“我们将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港,高质量建设苏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努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节点,为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答卷贡献港口力量。”苏州港管委会发展服务局局长王敏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