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写庭,便不能只写“庭”
你要写庭里的“美”,写粉嫩的樱花
写廊上的紫藤,写园边的小草
看四季繁花与时光竹影
你要写庭里的“诗”,写清晨的锻炼
写午后的对弈,写夜晚的欢乐
连起来,就是庭一天的诗
你要写庭的“闲”,写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写庭的治愈,写对庭的向往
“ 集街 ” 原名 “ 东寺巷 ” 。唐天佑三年建荐年资福寺,号称 “ 娄东第一禅 ”;南宋咸淳年间在大门外又建七座石塔,名 “ 七塔寺 ”;清雍正年间,南自朝阳门北至昆山县衙门由于商店林立,逐渐形成繁华的集市,东寺巷遂改名成为 “ 集街 ”。集街是昆山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老城东南的商贾中心与入城门面。
项目实施前,“ 东集街 ” 36 号,是一块位于昆山市老城区的东南社区中心、环境杂乱的拆迁地,北接江南新村,西临樾阁南街,东侧街巷空间郁闭;周边居住小区建筑密集,生活氛围浓郁,绿色开放空间缺失。基地现状为东西长约 50m,南北宽约 30m,总面积约 1250m2。
隐藏于老城深处的集街背后之美,亟待被发现......被偶遇......
“ 街-庭-堂 ” 的空间序列,是传统城市空间的基本构成,“ 庭 ” 是街巷与建筑之间的过渡空间,是由街巷的线形空间到 “ 聚 ” 的内核。
诞生于集街的 “ 庭 ”,既要有对传统苏式庭园意境的追求,亦要有 “ 展示在地文化的窗口、邻里共享的 ‘ 聚 ’ 场、休闲与艺术共存的 ‘ 秀 ’ 场......” 的担当,传统庭园的美与当代庭园的美在此对话融汇,成就 开放共享的诗意家园 。
集街之美,美在丰富绵延的历史,美在江南小意的人文,美在市井烟火与精致生活的同频碰撞。是昆山老城千年历史演变的缩影,是展现现代昆山商业、文化和市民生活的窗口......
闹市中的方寸之地,以 “ 集美庭 ” 为名,期望集 “ 集街之美好 ” 于一庭,展现昆山老城风貌的 “ 历史之美 ”、“ 人文之美 ”、“ 烟火之美 ”,打造大隐于市的诗意花园。
· 基底融合
设计延续了集街的街巷肌理,融入区域的历史文化,通过敞廊的入口引导铺装与设施构件的历史元素,唤醒场所记忆。
▲建成后实景图 -- 时光的年轮在樱花芬芳的庭中盘旋
· 空间拓展
敞廊围合的小广场,地坪抬高0.5m的高度增强场所感,与街道之间形成有趣的视线高差关系;西侧结合抬高的敞廊基础拓展成100m2的儿童活动空间;全园通过空间的因借与多元利用,使场地小中间大,提高了场地利用率。
· 筑庭透绿
庭院是敞廊与自然的复合体,通过栏柱与隔断合理划分空间,将人行道的大香樟与居民楼前的竹林作为隔断间的透景素材,使得空间更加多元化。
· 演绎建筑之美
将诗歌格律转化成尺度宜人的建筑回廊,建筑节奏空间与诗歌格律相统一,展现艺术与空间的美感。
· 谱写绘画之美
隔断以竹入画,背景以竹环绕,突出大隐于世的情怀。廊柱与顶棚用仿竹金属表现,格调气态安闲,既体现了竹韵,又保证了廊架的坚固度与使用寿命。
▲建成后实景图 -- 彩色玻璃透出的竹影与夏昶的画竹相映成趣
引入邻里公益项目,定期组织邻里市集和广场活动为居民服务,文创市集展览、文化分享、学习等,让市民有更舒适的交流体验,让场地有自带归属感的维护者,让集美庭具有持续的生活气息与市井温度,也为集美庭带来可持续发展。
集美庭,以“庭”为型,不仅藏风纳气、聚四时之景,也能成为社区活力的引力场,更是蕴含着集街的繁华历史与昆山人记忆的宝箱,珍藏在烟火人间的诗意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