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昆山市内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单位,机器人辅助手术相继在妇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等专科开展近30台次。
近日,泌尿外科冷新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功为1名前列腺癌患者李先生实施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李先生已康复出院。
在李先生入院后,泌尿外科联合麻醉科、肛肠外科开展多学科会诊(MDT),制定“靶向切除+神经保留”的个性化方案,这也给手术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挑战,冷新副主任医师团队采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综合考虑病情风险和患者生活质量,最大程度保存控尿功能相关神经血管束。
该手术方案得到多学科专家的认可采纳。
“机器人手术”并不是机器人主刀,只是主刀医生借助机器人系统的三维高清视野及自由度机械臂完成手术。
术中,在机械臂可放大10倍的三维视野下,能清晰辨识前列腺周围细小结构,精准分离肿瘤组织,冷新通过控制台灵活操控机械臂,完成前列腺及双侧精囊的切除、尿道吻合等手术环节,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毫米级”精细操作。麻醉科团队及手术护理团队全程保障。
泌尿外科护理团队通过“快速康复(ERAS)”模式,从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到盆底功能训练,为患者提供全周期照护。
李先生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术后第7天顺利出院,拔导尿管后即可控制排尿。
“原本担心手术会影响排尿功能,但医生详细讲解了机器人手术的优势,让我安心不少。”李先生术后感慨,“手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走路,医生护士每天查房都很细心,现在出院回家,终于能睡个踏实觉了!”
目前,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已涵盖前列腺癌、肾癌、输尿管狭窄等高难度病种。机器人手术的术前多学科会诊、术中精细化管理和术后快速康复计划的规范化路径实施,正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尿流中断)、尿潴留(无法排尿)
肿瘤压迫直肠可导致便秘或排便困难;侵犯尿道可能引起血尿或血精
骨转移:最常见(约90%转移至骨),引起骨痛(腰骶部、髋部、肋骨等)、病理性骨折
淋巴结转移:腹股沟或盆腔淋巴结肿大
其他:少见情况下可能转移至肺、肝等,引起咳嗽、腹痛等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90%以上患者年龄>50岁,高峰发病年龄为70-80岁
一级亲属(父亲、兄弟)患前列腺癌,风险增加2-3倍;若两位以上亲属患病,风险更高;特定基因突变可能增加遗传风险
非洲裔男性发病率最高,亚洲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生活方式变化有所上升。
雄激素(如睾酮)长期刺激可能促进前列腺细胞增殖(但雄激素水平高≠一定会得癌)
肥胖、高脂饮食(尤其是红肉、乳制品摄入过多)、缺乏运动可能间接增加风险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PSA是由前列腺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正常值一般<4ng/mL;
⏩PSA升高可能与前列腺癌相关,但也可能因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近期排尿用力或性生活等非癌因素导致。
⏩注意:PSA升高≠一定是癌,需结合其他检查判断。
直肠指检(DRE):医生通过肛门触摸前列腺,评估其大小、质地、有无硬结等。
影像学检查:
⏩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
⏩MRI:更清晰显示前列腺结构,帮助判断肿瘤范围;
⏩骨扫描、CT/PET-CT:用于发现骨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
4.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的金标准,通过细针取少量前列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是否为癌及恶性程度。
来源: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