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山方言中有把“以前”称为“老底子”,有把高耸林立的工业大烟囱,称叫“烟囱管”。高耸林立的工业大烟囱管,它也是工业革命的催化剂,工业大烟囱的兴起,可追溯至18世纪的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就有了冒着黑烟的工业大烟囱与奔驰的火车。
到19世纪中期,随着蒸汽动力和钢铁技术的应用,工厂锅炉房高耸的冒着黑烟的大烟囱,它们创造了巨大的工业生产力。工程师们发现,提高烟囱的高度能利用大气环流增强抽力“烟囱效应”,使燃烧更充分并扩散污染物。到19世纪中期,工业大烟囱的高度已突破50米,甚至达到百米高度的级别。
昆山老底子历史上的工业大烟囱的兴起大致在解放初期。最早的工业大烟囱,应是张浦振苏砖瓦厂,它也是昆山历史上最早使用机器制造的砖瓦厂。张浦振苏砖瓦厂创建于民国12年(1923年)它是由张一鹏、钱翼如等人创办的。
振苏砖瓦厂创办当初,设备有轮窑2座、轧泥机2台、手摇机4台、年产瓦100万张,砖1100万块。
下面照片是1965年国庆节,欢送长兴来振苏机械厂实习人员,在昆山振苏砖瓦厂外景合影的留念。在照片的背景上,可一目了然清晰地看到,厂区高耸林立的烟囱管。照片由公私合营的昆山照相馆拍摄。
下面图片是,建造于上世纪60年代,昆山县最大的国营化工厂,市民称叫“小西门化工厂”。可看到昆山化工厂的两个高大耸立的烟囱管,一个烟囱管上面正飘着浓烟,从烟雾的飘向可看出拍照的那一天,天空正飘着东南风。沪宁铁路上的火车从厂区飞驰而过。照片上远处的昆山地标马鞍山清晰可见。
下面这一张照片拍摄于1970年11月21日,昆山化肥厂与青阳港的外景,昆山化肥厂的大烟囱管,原坐落于,昆山青阳港公路大桥东南北堍,原来的312国道,穿厂而过。该厂1964年由国家投资672万元建立而成。
昆山化肥厂的建成,解决了苏南地区化肥紧缺的问题。昆山化肥厂因为地处青阳港,所以,昆山市民习称“青阳港化肥厂”。昆山化肥厂在历史上曾进行了多次的扩建和发展。1992年,昆山化肥厂更名为“昆山锦港实业集团公司”。
昆山老底子的高耸林立的工业大烟囱,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大烟囱快速发展了经济,但也同时忽视了自然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忽视了对自然环境废物有限的降解能力,也造成一定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高耸林立的大烟囱管,记载了工业革命发展的经济历史,它也承载着环境变迁的记忆。工业大烟囱它从起源到快速发展、功能的演变及现代的转型,都记载着每个时代工业进步的历程,有的工业大烟囱已成为地方标志性的一大旅游景观。
来源:昆山鹿城闲话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