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最多的就是马来裔了,他们皮肤是褐色/棕色的,女的普遍包头,有方巾只包头和脖子的,也有白袍罩全身的,最飒的就是黑袍罩全身,只留一对眼睛,一眼看上去,像是中东那边的装束,可能是不同派系的信仰装束不同吧(单纯从服饰上聊聊,没有不尊重对方信仰的意思),男的有的蓄须,也有中东那种大胡子,女性参与工作的比例很高,尤其以商店服务类,大厂里也有不少马来裔,但黑白袍的女性是不参加工作的,总体来说,因为人口基数大,社会的上中下层基本全覆盖。
最后说下印度裔,他们人口基数比较小,主要从事一些建筑工地,客货运司机之类普通工作,收入不多,但也能过活,也有少量的印度中高层,比如一起support的印度裔工程师,虽然黑不溜秋的,但是彬彬有礼,说话也很客气,应该是受过高等教育,但整体来说,三哥家人口素质确实还有待提高,大多数都是邋里邋遢的,光脚丫子穿拖鞋,还能顺便抠下脚趾缝,完全旁若无人,食堂里再看到他们用手抓咖喱拌饭,搞得黏糊糊,手指上沾着混着咖喱的米饭粒,那画面真的是一言难尽,之前同事去过一次印度出差,回来后跟领导说,说啥也不会再去印度了,大家心生忌惮,谁也不去印度,搞得我们把印度板块业务推给其他国家同事了,可见三哥伤他有多深,应该是突破了普通国人的心理底线。
马来西亚路上的车子中高端的是日系车子,而低端的则是他们本地的宝腾,这几年与吉利合作后,品牌有所提升,但大多数车子中控还是旋钮的,连个触屏都没有,二手车居多,中国汽车有长城,奇瑞和BYD,但是路上碰到也很少,可见我们入局大马市场较晚,认可度还不是很高,他们人均整体收入不高,消费能力也有限,马路上有的车子年龄起码二十年以上,一样可以上路开,哦对了,他们摩托车遍地都是,跑起来一路嘶吼的,感觉都要拉爆缸了,另外摩托车还可以上高速,速度可以飚到130(限速110),看的人心惊胆战,可见全世界的年轻人都爱飙车,爆棚的荷尔蒙无处释放,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不小心就灰飞烟灭了。
除了吉隆坡,还去了趟马六甲,对的,就是地理课本里马六甲海峡的那个马六甲,整体建筑很有年代感(其实就是破破烂烂),本身就是以贸易中心和旅游闻名,所以南来北往的人口,商品也很杂,当地ZF也没怎么维护和规划旅游经济,还是在吃老本的状态,还有那种挂满了夸张饰品和彩灯的人力三轮车,用来拉游客的,本地人也比较佛系,七八点钟基本都关店了,挣不挣钱无所谓了,主打一个随性。去吃了几次当地菜,名字起的也是很随意,娘惹,沙爹,老鼠面,那味道也是符合它贸易中心的特色,全球各地的杂七杂八香料混合一起,吃不出是菜还是肉,是甜还是辣,就连KFC也被改造成当地口味了,实在是吃不下,没办法最后去了老美的餐厅,搞了个美式汗八哥和墨西哥Taco,这多少还能对点口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