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4116阅读
  • 17回复

[百姓话题]昆山超高层建筑建设:理性审视 “地标冲动” 与现实考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ds3210
级别: 昆山过客
发帖
94
昆币
164 枚
10楼 发表于: 前天 17:10 , 来自:江苏省0==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我看来,就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如果要我选择,我选里子
楼中楼
  • 2025-09-29 17:22 msthaodsm: 昆山不缺里子。昆山市委书记都说了昆山是产强城弱说明就是工业太强而城市功能太弱。没有核心区。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地方,而商务区一般都是伴随着超高层建筑。昆山要合理规划自己的天际线
  • 2025-09-29 17:27 zds3210: 没有城市不缺里子,少搞一些面子工程,多解决一些民生问题
  • 2025-09-29 21:12 醉靓小江南: 清醒一点,别搞笑好吗!你来说说,为何还有积分入学,得积多少分?昆山普高能80吗?吴松江以南百姓大医院就医方便不?…没里子,要面子何用?就说面子吧,高铁新城不是第一面子,南站可好?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在线古道边
发帖
2605
昆币
416 枚
11楼 发表于: 前天 17:13 , 来自:上海市0==
回 tzpjsy 的帖子
tzpjsy:先要搞清楚是经济下滑造成了基建投资下跌,还是因为基建投资下跌造成了经济下滑,现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信心和魄力至关重要,如果都是畏畏缩缩,胆小如鼠,如何扭转局面,和股票一样牛股就是靠气势和流动性起来的。 (2025-09-29 17:08)

现在必须转变观念,加大力度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帅哥离线watermark
发帖
2631
昆币
4600 枚
12楼 发表于: 前天 17:31 , 来自:江苏省0==
写这么多字,至少是用心了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帅哥离线卡地亚蓝
级别: 昆山新人
发帖
188
昆币
341 枚
13楼 发表于: 前天 20:32 , 来自:江苏省0==
昆山如果是1300万苏州人的昆山那就有可能。但是现在你是200万人的县城。其他1000万人不会来你这里办事,更不会来旅游消费。 所以靠什么支撑这些高层建筑,写字楼? 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甚至江苏500强总部有吗?更别提银保监这种分行分部之类的区域中心。
楼中楼
  • 2025-09-29 21:04 tzpjsy: AI浪潮对于昆山来说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你知道昆山沪士电子,立讯精密,恒铭达等这些以前被叫做电子厂的企业今年增加了多少市值吗?躺平不动脑筋可以不犯错,悲观者也许正确,但是只有乐观者才能前行。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发帖
4873
昆币
724 枚
14楼 发表于: 前天 21:23 , 来自:江苏省0==
有人竟说昆山不缺里子,也太~搞笑了!

那就他们来说说,
为何还有积分入学,得积多少分?
昆山普高能80吗?
吴松江以南百姓大医院就医方便不?

没里子,要面子何用?

那就说面子吧,高铁新城不是第一面子,南站可好?

新的城市发展建设,第一条要以人为本,解决吃住行、学、医、就业,才是第一位的。这才是真正的的里子,解决好了,就是最大的面子


[ 此帖被醉靓小江南在2025-09-29 21:25重新编辑 ]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发帖
1238
昆币
1664 枚
15楼 发表于: 昨天 05:38 , 来自:江苏省0==
苏州有国批规划,昆山有省批规划,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离线tzpjsy
级别: 昆山新人
发帖
131
昆币
170 枚
16楼 发表于: 昨天 07:53 , 来自:江苏省0==
有些人口口声声民生,里子,没有大量的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政府能凭空产生收入来补贴所谓的民生吗?这几年的状况还没有看清楚吗?前二十年的基建民生的高速发展完全是房地产经济带动起来的,没有土地财政连维持现有的基本开支都有问题,如何扩张如何改善?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美女离线老毕李仙人
发帖
5061
昆币
5945 枚
17楼 发表于: 昨天 09:38 , 来自:江苏省0==
高楼魅影下的理性抉择:昆山超高层建筑建设的现实考量与发展突围

引言:百强县的 “高度之问”​
“一座城市的天际线,藏着它的雄心。” 这句建筑界的名言,在城镇化浪潮中曾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信条。对于连续十余年蝉联全国百强县榜首的昆山而言,这样的 “雄心” 同样存在 —— 在本地论坛与发展研讨中,“建设 180 米以上超高层地标” 的呼声从未停歇,支持者将其视为匹配县域经济龙头地位的 “形象名片”,反对者则担忧陷入 “高空置、高成本” 的发展陷阱。​
这场关于建筑高度的争论,本质上是城市发展理念的碰撞。当中央与江苏省相继出、台超高层建筑管控政策,当苏州等周边城市已从 “追高” 转向 “提质”,昆山的选择不仅关乎几栋建筑的命运,更折射出县域经济标杆城市在增量扩张与存量提质临界点的发展智慧。本文将结合政策框架、现实需求与城市特质,剖析昆山超高层建筑建设的可行性边界与突围路径。​
一、政策之界:超高层建设的刚性约束网​
(一)从中央到地方的 “限高” 共识​
超高层建筑的规划建设早已脱离单纯的市场行为,形成了从国家到省域的多层级管控体系。2024 年 10 月,江苏省住建厅、自然资源厅与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控的意见》,为包括昆山在内的全省城市划定了明确红线。根据文件界定,建筑高度超过 100 米即属于超高层建筑,而管控标准与城区常住人口规模直接挂钩 —— 昆山作为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下的县级市,被明确要求 “严格限制新建 100 米以上建筑”,住宅建筑的高度管控更为严苛,80 米以上即进入严格限制范畴。​
这一政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对中央精神的细化落实。早在 2020 年,住建部就已提出 “一般不得新建 500 米以上建筑” 的要求,2025 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更是将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 作为建设韧性城市的核心举措之一。这种政策演进清晰传递出信号:城市发展已从 “比高度” 的粗放阶段,迈入 “讲安全、重效益” 的精细化阶段,超高层建筑的审批门槛持续抬高。​
(二)审批链条中的多重 “安全阀”​
即便是突破高度限制的特殊项目,也需闯过层层审批关卡。江苏省政策明确规定,确需新建的超高层建筑需作为 “重大公共建设项目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100 米以上公共建筑的审批必须征求消防救援机构意见,确保与当地救援能力匹配。对于昆山而言,这意味着即便规划 150 米级别的建筑,也需上报江苏省住建厅审查并报住建部备案,其论证难度可想而知。​
消防与安全是审批环节的核心考量。超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昆山现有消防装备与救援体系主要适配中低层建筑,若强行建设超高层,不仅需要额外投入巨资更新登高消防车、建立高空供水系统,更需重构应急响应机制。政策层面的刚性约束,本质上是为地方发展设置 “安全缓冲带”,避免因 “形象冲动” 忽视潜在风险。​
二、现实之困:超高层建设的本土适配性审视​
(一)需求底色:产业结构与市场承载力的错位​
超高层建筑的生命力在于功能适配,而功能适配的核心是市场需求。昆山的经济实力虽冠绝县域,但产业结构与超大城市存在本质差异 —— 其核心竞争力源于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实体经济,而非依赖超高层载体的金融总部经济、高端商务服务业。2024 年数据显示,昆山规上工业企业达 1600 余家,而金融、法律等高端服务业企业不足 300 家,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商务办公需求分散且规模有限。​
现有建筑资源的利用现状更凸显需求短板。昆山当前已建成的部分 100 米以下高层建筑,已出现 15%-20% 的空置率,部分产业园区周边的商务楼宇空置率甚至超过 30%。这些建筑的运维成本已给业主带来压力,而超高层建筑的维护成本更是呈几何级增长 —— 电梯维护费用是普通建筑的 3 倍,幕墙清洗成本每年每平方米高达 80 元,消防设施年检费用动辄数十万元。若缺乏持续的高端业态支撑,超高层很可能沦为 “沉没成本”。​
(二)城市特质:江南肌理与 “追高” 冲动的碰撞​
昆山的城市魅力从未系于建筑高度。从周庄双桥的水乡意境到昆曲发源地的文化底蕴,从 “昆小薇” 专项行动打造的社区口袋公园到鑫欣科创综合体的新旧融合设计,昆山的城市标识始终根植于 “产业强、生态优、生活宜” 的县域特色。这种特质与超高层建筑所代表的密集化、快节奏都市气质存在天然张力。​
江苏省政策特别强调,超高层建筑 “一般不在重要山体、水体周边以及老城旧城开发强度较高地段新建”,这恰好击中昆山的城市布局特点。昆山沿吴淞江、娄江形成了多条滨水景观带,老城片区保留大量明清建筑遗存,若在这些区域规划超高层,不仅会破坏 “小桥流水” 的江南天际线,更可能违反历史风貌保护的相关规定。苏州的转型已提供前车之鉴 —— 这座曾规划多座 300 米以上建筑的城市,如今已转向天际线协调与文脉保护,正是意识到建筑高度与城市特质的适配性远比 “第一高楼” 的名号更重要。​
(三)成本陷阱:短期投入与长期效益的失衡​
超高层建筑的 “高成本” 贯穿全生命周期。建设阶段,其单位造价约为普通建筑的 2-3 倍,一栋 150 米的超高层仅主体结构成本就需 15 亿元以上;运营阶段,仅电梯、空调等设备的年能耗就比同等面积的多层建筑高出 40%;拆除阶段,其成本更是普通建筑的 5 倍以上,且易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对于财政自主度较高的昆山而言,短期建设资金或许并非难题,但长期效益的不确定性暗藏风险。国内多个县级城市已有教训:中部某百强县耗资 20 亿元建设 180 米地标建筑,建成后因招商困难空置 5 年,每年仅维护费用就达 8000 万元,最终不得不由政府接手改造为政务中心,造成巨大资源浪费。昆山若重蹈覆辙,不仅会挤占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更可能削弱实体经济的发展动能。​
三、突围之路:超越 “高度崇拜” 的城市升级路径​
(一)存量激活:让现有建筑 “焕发新生”​
比起新建超高层,盘活存量建筑资源更符合昆山的现实需求。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值得借鉴:通过 “楼宇更新计划”,将老旧厂房改造为科创孵化器,将低效商务楼升级为特色产业园区,既降低了开发成本,又精准匹配了本地企业需求。昆山可依托现有高层建筑,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在高新区打造 “智能制造服务中心”,整合研发设计、检测认证等业态;二是在花桥国际商务城优化楼宇招商政策,吸引上海溢出的数字经济企业;三是对空置率较高的建筑进行功能混合改造,植入公寓、餐饮、健身等生活业态,形成 “垂直社区”。​
这种存量更新模式已初见成效。昆山鑫欣科创综合体通过改造旧厂房,引入 23 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年产值突破 10 亿元,其建筑高度虽仅 60 米,却成为比超高层更具辨识度的产业地标。这印证了一个道理:建筑的价值不在于高度,而在于与产业生态的契合度。​
(二)品质提升:用 “精细治理” 替代 “形象工程”​
城市竞争力的较量早已超越天际线高度,转向民生福祉与公共服务的深度。昆山应将资源聚焦于 “看不见的功夫”:在交通领域,加快推进快速路网络建设,破解平均时速仅 20km/h 的通勤困境;在生态领域,延续 “昆小薇” 专项行动成果,打造更多口袋公园、滨水步道;在公共服务领域,扩建优质学校、医院,缩小城乡资源差距。这些投入带来的民生获得感,远比一栋超高层地标更为真切。​
上海的转型实践提供了参照。这座拥有超 1 万栋高层建筑的城市,已启动大规模商务楼宇更新行动,将改造重点放在电梯提速、空调节能、无障碍设施完善等 “民生细节” 上,让建筑从 “冰冷的容器” 变为 “温暖的空间”。昆山可借鉴这种理念,在现有建筑改造中融入绿色建筑标准与智慧管理系统,既提升使用体验,又降低运维成本。​
(三)文化铸魂:打造 “不可复制” 的城市标识​
真正的城市地标,必然是文化与功能的有机统一。昆山无需用超高层的高度来证明实力,而应深耕文化基因,打造特色地标体系:在昆曲发源地千灯镇,建设集演出、体验、传承于一体的 “昆曲艺术中心”;在周庄古镇周边,规划 “水乡文创产业园”,避免商业开发对古镇风貌的破坏;在城市核心区,依托现有文化场馆打造 “公共文化走廊”,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艺术熏陶。​
这些文化地标的价值远超建筑本身。就像巴黎埃菲尔铁塔的魅力不在高度而在工业时代的文化符号意义,威尼斯的风情不在楼宇而在水城格局与历史积淀。昆山的城市标识,理应是 “昆曲雅韵” 与 “智能制造” 的交响,是 “江南水乡” 与 “现代新城” 的融合,而非可被轻易复制的建筑高度。​
结语:理性发展中的城市自觉​
从纽约帝国大厦到迪拜哈利法塔,超高层建筑曾是工业文明与资本力量的象征,但在城市发展理念日趋成熟的今天,其光环正在褪去。对于昆山而言,拒绝盲目 “追高” 不是发展保守,而是对城市特质的清醒认知,是对 “高质量发展” 的深刻践行。​
江苏省的超高层管控政策,与其说是 “限制”,不如说是 “引导”—— 引导城市从 “规模扩张” 转向 “内涵提升”,从 “形象攀比” 转向 “功能适配”。昆山作为县域经济的标杆,更应率先走出 “高度崇拜” 的误区,以存量激活优化资源配置,以精细治理提升民生福祉,以文化铸魂彰显城市个性。​
当昆山的天际线依然保留着江南水乡的舒缓韵律,当 “产业强、生态优、生活宜” 的特质更加鲜明,这座城市的竞争力与吸引力,必将比任何超高层建筑都更加坚实而持久。这,或许就是对 “百强县如何发展” 的最佳回答。​
楼中楼
  • 2025-09-30 11:09 msthaodsm: 你写了那么多也够辛苦的不过你第一条针对昆山的就错了,昆山是城区常驻人口突破140万的大城市。中国仅四个县级大城市昆山排第一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