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1686阅读
  • 0回复

[百姓话题]成都高新区⇌昆山高新区:遥相呼应的创新实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女离线媛若惜
发帖
3714
昆币
63732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11小时前 , 来自:江苏省0==

0 (1).jpg


图片

特色产业“聚合成链”




今年春节档,由可可豆动画制作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让中国动画登顶世界动画电影榜,不仅刷新纪录,更成为亚洲首部票房破百亿的现象级巨作。


影片的巨大成功,将全球目光引向其孕育地——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这里凭借独特的“一杯咖啡的距离”产业生态,高效地串联动画全产业链,成为“成都造”数字文创的核心引擎。


图片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何谓“一杯咖啡的距离”?在天府长岛园区内,《哪吒2》的制作伙伴可可豆动画、墨境天合、千鸟文化仅百米之遥。这种极致的空间集聚,催生了“硬盘直传”“当面敲定”的高效协作模式,极大压缩了沟通成本,释放了创作动能。


墨境天合成都CEO兼视效总监 刘颖

园区不仅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汇聚了相关的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企业间合作近在咫尺,沟通几乎零障碍,效率自然成倍提升。



天府长岛正以这种独特的“物理密度”,锻造着中国数字文创的“创新浓度”,折射出成都数字文创产业正蓄势突破。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昆山高新区精准布局,正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先进计算产业创新集群,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融合,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新动能。


这一发展势头的亮点之一是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一款W50产品在今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斩获工业设计最高荣誉——红点奖


图片

△ 中科可控


中科可控董事长、总裁 聂华

我们的工厂集研发中心、智能制造工厂和算力中心于一体,是一个贯穿全产业链的创新综合体。



如今,中科可控的智能化产线以每90秒组装一台高端整机的效率以及高达95%的设备自动化率,位居国内整机制造领先水平。


扎根昆山高新区南淞湖畔五年,中科可控已从一片芦苇地崛起为国内领先的服务器研发与生产基地。它的成功发展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吸引了寒武纪、中科晶上、昆高新芯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集聚昆山高新区。更关键的是,昆山高新区正以中科可控、国家超算昆山中心、智算中心为核心,重点构建算力产业链集群,目标成为赋能数字经济的新引擎,并计划在2030年将其建成国家级领先产业集群。


图片


为支撑集群发展,昆山高新区在空间上精心规划:以中科可控基地为核心,环南淞湖建设先进计算产业承载区,联动元丰路、江浦路沿线园区,形成了总面积达6平方公里的先进计算产业园。这里不仅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地,也吸引了大量科研机构和人才,成为集群建设的“主阵地”。


目前,该集群已汇聚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89家、省级以上人才计划22项,产值突破百亿元,正朝着千亿级规模快速迈进。


不难发现,昆山高新区先进计算产业园(6平方公里)的发展模式,与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通过在有限空间内紧密串联产业链上下游,激发高效的协同效应。依托产业集群内企业彼此提供的广阔市场、丰富应用场景和庞大转型需求,形成要素精准匹配、产业协同关联、创新高效活跃的生态体系。



特色园区“立园满园”




近日,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诺孚泰医疗总部及腹腔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微斯泰珂微创介入血管内高值耗材自动化生产线两大项目的正式签约落地,标志着该城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硬核”突破。前者剑指手术机器人核心技术的自主攻关,后者致力于实现微创介入高值耗材的国产化替代,以自主创新填补空白、挑战国际垄断。作为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重要承载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也正阔步跑向下一个诗与远方。


图片

天府国际生物城


自2016年启动建设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高新区就在这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划了个圈”,不断耕耘。目前,园区已聚集云克药业、通用医疗、国通新药、永新医疗等核药生产及装备制造企业,正大力推进“立园满园”行动,构建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生物医药生态链,目标成为创新药企的沃土。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

当下,我们还规划聚焦“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核医疗装备、核特色医疗四大核医疗产业方向,启动建设了天府核医疗特色产业园,全力打造“1+4”核医疗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昆山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正成为数字经济洪流中的耀眼灯塔。自开园起便锚定“数字经济新赛道”,短短三年内实现了从“破土萌芽”到“枝繁叶茂”的华丽蜕变。如今,HPE、OpenText等全球数字巨头在此汇聚,形成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圈,并于去年8月斩获苏州市首批“人工智能+”产业园称号(昆山唯一)


图片

△ “人工智能+”产业园


HPE战略总顾问、OpenText生态联盟执行主席 赵国帅

我们在立园之初,就确立了我们的目标,致力于打造“一个总部三个平台,即数字创新谷总部、数字SaaS服务中心、全球供应链数字中心和数字租赁共享平台,旨在助力全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项目还规划建设超大型数据超市,为全行业提供一体化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如今,园区强劲动能已显现:今年1-6月,昆山高新区营利***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达11.4亿元,同比激增67.8%


所谓的“立园满园”,不仅追求企业数量“满园”,更追求高亩均效益,不断提升园区能级。为此,昆山高新区通过创新机制实现空间与产业的“深度耦合”。其首创的“数据得地”机制,通过建立一套涵盖企业产值、税收、成长性等三类十项量化指标的评估体系,对企业进行精准“数字画像”并赋分排名,“分高者得地”。这套机制成功将239亩低效用地“唤醒”,华丽转身为高端装备总部产业园。在108家申请企业中,最终遴选出8家“高产值、高税收、高潜力”的优质企业入驻。新园区预计年内建成,达产后年产值约120亿元


图片

△ 高端装备总部产业园效果图


产业园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成都手握“核医疗”利剑,在生物医药的深水区破浪前行;昆山高新区则借“数据得地”巧劲,用“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拼劲,于产业创新的下半场中扬帆领航。虽赛道不同,但“立园满园”是其共同的关键词——它超越了简单的空间填充,核心在于产业质态的淬炼与亩均效益的提升。两地以各自的创新实践,破解土地资源与产业升级的匹配难题,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园区样本”。这种以创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驱动产业聚变的逻辑,正重塑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范式。



助力企业“关键一跃”




科技成果转化,常被视为横亘在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死亡之谷”。


在成都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的中试车间内,洁净的环境里,产线员工正为成都臻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一款智能相机模组进行小批量试产。该模组能更清晰地抓拍行驶中的车牌号。


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合伙人 柏辉

随着臻识科技智慧交通产品的持续迭代,平台每年需为其试产新品数十种。



图片

蜂鸟智能硬件中试车间


中试环节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低成本的试错机会,在产品量产前发现问题、优化设计,是科技型企业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步骤。以臻识科技的路内停车移动巡查设备为例,经历两次设计验证测试(DVT)和一次小批量试产(PVT)后,产品良率从40%提升至90%。目前,该设备销量已突破100万台,旗下智慧交通设备覆盖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客户近1.5亿。公司从推出首款车牌识别设备到成为占据国内市场超五成份额的“隐形冠军”,仅用了三年时间。


柏辉

目前,平台已累计服务中试项目600余项,孵化新产品近400个,经中试验证的产品总产值约达20亿元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96家中试平台,其中8家中试平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占四川省入选数量的50%。截至目前,服务中试项目4547个(次),中试服务收入超18亿元,产品产值累计超百亿元,助力企业融资额累计超28.5亿元。已形成“中试+研发+孵化+基金+场景”的“中试+”生态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赛道上,昆山高新区同样展现出强劲的探索活力,为产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提供全链条支撑。


钙钛矿作为第三代光伏技术,正以巨大的颠覆性优势,重塑低价、低碳与高效率同频共振的产业新坐标。6月24日,协鑫光电GW级钙钛矿产业基地在昆山高新区投产,这也是全球首个GW级叠层组件生产基地。协鑫光电GW级钙钛矿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目标产能2GW。全球首个离不开全球首条,在昆山高新区的支持下,协鑫于2021年在昆山高新区建成全球首条钙钛矿100MW中试线,在钙钛矿单结组件、叠层新技术领域连破多项世界纪录,尤其是率先将钙钛矿组件尺寸从“平方厘米级”提升至“平方米级”,成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跳板。


图片

△ 协鑫钙钛矿产线


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范斌

昆山高新区支持企业建设中试线,可以说协鑫的每一步跨越都烙印着中试线的“孵化基因”,其积累的工艺参数、缺陷排查经验和量产技术储备,为顺利投产筑牢了根基。同时通过中试阶段的反复验证,使得协鑫能够快速形成技术壁垒和成本优势。



如今,GW级钙钛矿产业基地作为协鑫光电全球研发总部、未来上市主体以及全球集团总部,将进一步放大中试线的“技术溢出效应”,积极引入上下游企业,培育形成钙钛矿产业生态圈,努力实现千亿级产值目标。


图片

△ 协鑫钙钛矿


企业从市场一线走来,天然具备创新的“基因密码”。从实验室灵光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这条“死亡之谷”的跨越,需要的是企业基于市场规律的探索和实践。昆山高新区就通过组织企业积极构建“创新联合体”,在关键核心技术跨领域攻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打通科技与产业结合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昆山长鹰硬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苏州市超细及纳米晶碳化钨基硬质合金创新联合体,便是典型案例。


长鹰硬科拥有20余年硬质材料研发制造经验,2023年,它联合东北大学等3所高校,以及4家企业、科研院所和服务机构,组建了该创新联合体。


长鹰硬科总经办主任 季雨晴

联合体主要聚焦高性能超细及纳米晶碳化钨基硬质合金材料的应用深化研究,以市场为导向,构建起从材料研发、生产到刀具应用测试的完整体系。通过成员单位共同发力,研发生产的材料通用性强、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等领域。创新联合体不仅推动高性能硬质合金材料实现自主可控,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实现进口替代,更有力推动了硬质合金材料和数控刀具行业发展。



图片

△ 长鹰硬科

图片


不管是成都高新区的中试平台助力企业打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还是昆山高新区支持企业建设中试线推动钙钛矿技术走向产业化巅峰,又或者是打造创新联合体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自主可控,成都高新区和昆山高新区每一环都紧扣“科技-产业-市场”的转化逻辑。这种以多元化载体激活创新要素、以协同机制打通转化堵点的实践,不仅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更为破解“卡脖子”难题、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新经验”。


成都高新区与昆山高新区在产业发展的赛道上笃定前行,各自凭借独特的发展路径与创新举措,构建起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两地虽领域有别,却都以链主企业为龙头、特色园区为载体、科创生态为核心,让创新要素涌流更充分、让科技成果转化更顺畅,共同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遥相呼应的发展实践,不仅让两地各自优势产业尽显活力,更为打造产业创新集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镌刻下“以集群聚合力,以转化促跨越”的深刻启示。

来源:智美昆高新

[ 此帖被媛若惜在2025-10-27 08:40重新编辑 ]
本帖评分记录
金箭小鲍 昆币 +1 -来自昆山论坛APP 8小时前
人生漫步 昆币 +1 -来自昆山论坛APP 11小时前
2条评分昆币+2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